湖北省高中课程**网_gzkg.e21.cn

湖北省高中课程**网_gzkg.e21.cn

所属分类:教育文化

官方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工具

-- -- 0

站点介绍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是湖北省政府文件(鄂政办发[2009]63号)明确要求建设的服务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日常工作平台。该平台主要为高中课程改革提供管理、实施辅助和网络支撑。2010年,配套教材《高中新课程与网络运用》已在全省启用。目前,全省已有120万学生和家庭、8万高中教师以及约5千名各级各类管理者使用该平台工作,网站日点击量稳定在近300万次。湖北省“新高考”方案规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作为高校录取新生参考依据。

根据湖北省实施高中课改的要求,网站设置了课改政策、工作动态、课程资源、培训管理、在线课堂、校长专访、学生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下载中心等栏目,主要用于发布课程改革信息,解答热点、难点问题,搭建学生远程学习平台和教师发展网络平台,提供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支持环境。同时为提高课程实施信息化水平,将构建基于网络的学生选课、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网上同步教研和备课等系统。

借力网络: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活”起来

学籍登记、网上选课、成绩查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成了学生们的“记录本”,记下他们“鲜活”的成长历程。同样在这里,老师可以“追踪”自己的“培训记录”,学校则能实时发布“课改动态信息”。

2009年秋季,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专题网站“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也同时“启航”。建立基于网络的课程实施、教学管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评价工作平台,初步构建资源共享、信息公开、多方互动、全员参与的网络支撑体系,努力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湖北省发挥后发优势、形成地方特色的一项重大举措。借助网络迅速、快捷的传播特点,“新课改”开始充分展现出其魅力与活力。

网上交流:教学互动“热”起来

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主办的湖北教育信息网,一直是千百万湖北师生交流心得、共享资源的首选途径;其代号“e21”,已然成为21世纪湖北教育信息化的标志之一。以此为平台建立的“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一开始便具备了良好的“口碑”和充足的“人气”。

09年秋季,湖北省653所普通高中的42.3万名新生迈进校园。三年之中,他们将第一个“体验”全新的教学方法;三年之后,他们也将第一个接触全新的高考模式。许多的“第一”,使他们走到了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新奇过后,困惑和疑虑始终挥之不去;化解“第一个吃螃蟹者”对“螃蟹”的恐惧和忧虑,成了教育部门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应运而生并承担起了“互动平台”的重任,以实时交流“吃螃蟹”的经验与教训。

“高中课改能减轻学生负担吗?”“你对新的教学方法有何意见?”网站开设了“问卷调查”专栏,实时了解和分析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想法。针对教师群体,“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也设计了相应的内容,调查他们的课改培训情况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与此同时,网站还为学校、教师、学生等开设了不同层次的交流空间,让这些“教育主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感觉“孤单”,以“集体的智慧”推动新课改的不断前进。正如一个退休的老教师所说,这是一个所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共同的事业”。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掌握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是非常必要的;正确的决策,往往取决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上。“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中,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心得、言论,无疑就是最好的也是最“新鲜”的“第一手资料”。

网上评价:教育主体“动”起来

09年9月,湖北省所有的高一新生都实行了学籍网上注册。学生们完成注册取得学籍和学号后,学校依据学号对学生实行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证书发放等工作。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大大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在“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上,针对学生用户专门建立的网络管理平台,细分了“我的学籍”、“我的成长记录”、“我的选修课”、“我的学分”、“我的综合素质评价”等各项具体内容;学生凭借用户名和密码直接登录激活博客,可创建栏目,自主发布修改日志,上传图片、发表评论。“跟过去不一样,大家感觉很新鲜,都迫不及待登陆注册,写下在学校期间的情况,有点像写心情日记。”武汉一名高一新生说。

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评价机制是否科学、合理。“重视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和指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重心向注重过程转移”,成为新评价机制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已在“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上“安家落户”并开始运作。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主体受到尊重,可以自己来评价自己,另一方面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教育专家对这种实时网络评价机制给予肯定。每名学生的成长记录、自评和互评,都会在网上留下“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将会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除此之外,网站还开设了“任课老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等系统;学生、教师和评定小组可上网查询互评、教评结果。武汉一名中学班主任说:“用这些数据来综合评价,我们老师也可以从考试教育压力中摆脱,把精力用在提高课程质量上。”

网上共享:教育资源“新”起来

新课程方案要求学校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展。然而,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许多学校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这一目标。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教育资源的共享。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湖北省教育信息网已经拥有了100多个分网站和系统,500个课题校网站会员,还具备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互动功能等强大的网络基础设备服务能力。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依托这些优势,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初步搭建起了学生远程学习平台和教师发展网络平台,提供学生学习资源和教师教学支撑,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下一步,他们还将进一步完善教材资源支撑网站,开通网上同步教研和备课管理系统,整合现有的高中教学资源。“我们将结合视频语音技术、虚拟技术等手段,助力湖北高中课改”,网站的工程技术人员说。

此外,湖北教育信息中心还建起了覆盖全省的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基础数据库,以基础数据库为支撑建立起各类高中课改业务应用平台。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建立“样本校”管理系统,学校用户可通过专题网站发布“课改动态信息”“提交样本校申请”,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教育资源共享,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共享,大大缩小了教育教学的校际、地区差异,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我们将以现代信息化技术,引导全省普通高中逐步实现国家课程改革的目标。”湖北省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范义虎对未来信心百倍。

评估简报


gzkg.e21.cn:ALEXA排名 - 位,谷歌对该网站评分为 ,百度为该网站评分为 ,百度搜索结果前50名关键字约为 2855 个,预测该网站每天约有 2831 ~ 3734 IP,其中电脑端 1308 ~ 1568 IP,移动端 1523 ~ 2166 IP。

相关推荐

  • 东华高级中学_www.dhgz.com

    东华高级中学_www.dhgz.com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创办于2001年8月,是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全日制寄宿学校,是东莞市教育局办学体制**的试点单位,国家考试定点考场,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民办高中。

  • 安庆基础教育资源网_aqedu.cn

    安庆基础教育资源网_aqedu.cn

    安庆教育局工作职能包括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研究拟定符合我市市情的教育政策、措施、规定、制度并监督执行。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_wzvcst.edu.cn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_wzvcst.edu.cn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同时挂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校源于1950年8月建立的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

  • 南海教育集团_nhxx.net

    南海教育集团_nhxx.net

    南海教育集团-南海实验学校是舟山市教育局于2001年8月创办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十五年一贯制的寄宿制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坐落在定海临城新区,占地326亩(21.73...

  • 安庆市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_www.aqjy.org

    安庆市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_www.aqjy.org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指导高等教育教学**,教育部党组批准,经安庆市教育部批准,在安庆市教育中心成立安庆市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 新东方网_www.xdf.cn

    新东方网_www.xdf.cn

    新东方网(www.xdf.cn)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推出的一站式学习互动交流平台,新东方网的内容涵盖了英语学习规划、成长导航、新东方搜课、新东方老师答问、在线咨...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