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慈溪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地向前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1994年慈溪市成为全国首批教育"两基"县(市),1999年成为宁波市教育"两高"县(市)和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并被列为省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县(市),2002年被列入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3年初全市20个镇(街道)全部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创强满堂红"的县(市)。2004年,被列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10、2011年,我市连续两年被列为全国唯一授牌的“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基地”。2012年我市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先行区”。2013年我市全面启动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与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2014年,我市被评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和宁波市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县(市、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评估,以全省排名第一的成绩入围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名单。2015年初顺利通过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评估。扫盲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体育、高教自考、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农村成教工作等被评为全国先进。
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市高标准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9.82%,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9.99%,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100%,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99.12%。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100%。普职比达到1:1。2014年,全市义务段学校11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学校15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成人文化学校18所,幼儿园249所,全日制在校(园)学生(幼儿)共计190244人,在编教职工9460人。
办学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多年来,我市通过努力探索多元化办学的路子,社会力量办学的数量和规模有了较大的增加和扩大。我市共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380余家,在校(园)学生达7.67万人,民间资本累计投资教育12.9亿元。通过规范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行为,建立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投入保障机制,公办学校大量接纳民工子女入学,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此外,建起全市贫困生档案,成立学生资助中心和市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设立全省首个民工子女助学底金,使我市学生不因贫残失学、辍学。理顺我市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完成全市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开展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2008—2014年,我市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累计获得42金34银20铜的优异成绩,位居全国同类地区前茅。开通全国首家“市民学分银行”,实现社区教育全覆盖目标,形成大职教体系,市教育局被教育部认定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2002年上半年组建了市教育发展公司,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地整合和扩大了现有教育资源。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广泛受到认可,积极探索实施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
学校布局日趋合理。几年来我市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结合破旧校舍改造、示范学校工程、创建教育强市、标准化学校建设、校安工程等工作,大幅度调整学校布局。2008年起我市开始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先后创新建立了“紧密型”、“松散型”、“联盟型”三种集团化办学模式的7个义务段教育集团,其中城区5个,乡镇2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是我市继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之后,推进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的又一创新工程。我市先后成立了由幼儿园、小学、初中等14所城乡学校(幼儿园)组成的7个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了我市更大区域范围教育结构的优化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2003年1月起实行全市中小学教师工资统发。2004年9月,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全面推行“一费制”。2007年,市政府出台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2009年实施义务段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对农村学校教师实行生活补贴。2008年获“浙江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称号。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以建设“三通两平台”为核心,以制度建设、技术培训为保障,以服务教育教学、深化装备应用,提升教师应用能力为宗旨,持续加大信息化装备投入,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书香校园工程”、市教育信息化达标镇(街道)创建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2005年初启动“多媒体进教室”工程。率先在宁波市实现独立光纤框架的高标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所有中小学校建立校园网。开通全省第一个县(市)级中小学教学资源平台。我市还在宁波市教育系统率先实现公文电子化发布,慈溪教育网被列入宁波市首批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试点单位、省首届最佳教育网站、全国首届教育门户网站评比“县级五十佳网站”。全市教育信息化装备总值达3.6亿元,教育信息化建设年生均经费投入276元,全市所有镇(街道)被创建为“慈溪市现代教育装备达标镇(街道)”、“慈溪市现代教育装备示范镇(街道)”,“慈溪市教育信息化达标镇”。全市有“宁波市数字化校园”101所、“慈溪市数字化达标学校”116所,“慈溪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验室示范学校”52所,“慈溪市中小学标准化图书馆建设学校”16所。
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我市确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争创文明学校、示范学校为载体,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抓手,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督导评价、规范管理为手段,以创建特色学校、发展个性特长为突破口,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大批有特色的学校纷纷涌现。2005年初启动农村初中质量振兴计划。2013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引入第三方对全市所有义务段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星级学校评估”。2014年完成首轮评估,取得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小学轻负优质教学、初中振兴均衡行动成效显现,学校文化建设精彩纷呈,2014年全省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目前,全市大多数学校分别确立了教育、教科研、校园文化、珠心算、计算机、劳动技术、艺术、体育等特色项目,为省首批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大课间活动在全市义务段学校全面推行。依托宁波大桥生态农庄建设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开全省以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政府适当补助建设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先河。全市各校均确立了适合本校实际的德育工作研究课题,配备了法制副校长。
教科研工作结硕果。全市已形成市、镇(街道)、校三级教科研管理网络。慈溪中学、实验幼儿园被评为全省“科研兴校200强”。珠心算教学、贤江精神与特色教育、宗汉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坎墩胜山发达地区乡镇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幼儿区域活动课程、漫画教学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我市与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和台湾、港澳地区的教育合作也日趋活跃。教育科研成果集《教海探航》、《教海扬帆》等公开出版。慈溪市教育局多次被评为省、宁波重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小班化教育实验于2004年秋季率先在6所农村小学起步,现扩至13所,并向城区、初中段学校延伸。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我市以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以中青年教师培养为突破口,以实施“领雁工程”等师训工程为载体,积极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和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全市在职教师中,目前,我市共有省特级教师15名,宁波市名教师35人,宁波骨干教师67人。全市有1人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5人获“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3人获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6所学校获“宁波市师德群体创优先进学校”,122所学校获慈溪市“师德师风建设达标学校”荣誉称号。
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和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给慈溪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与时俱进,增创新的优势,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慈溪教育改革与发展又一个新的征程。慈溪教育将全面启动实施提升义务段教育发展水平、硬件建设进一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三个”三年行动计划,走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之路,慈溪教育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
-
天津市西青区教育局始建于1974年10月15日,原名“西郊区教育局”,1992年更名为西青区教育局。新建的教育局位于美丽的杨柳青广场北面,以区政府为核心的机关大...
-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CNNIC)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于1997年6月...